笔趣阁H - 经典小说 - 汴京生活日志在线阅读 - 汴京生活日志 第36节

汴京生活日志 第36节

    沈四伯当时就想拍胸脯保证他们能照顾得妥妥的,但下一秒就想到了他以后要留在城里帮忙,镇上那边全然顾看不到,一时间很有些失魂落魄,举着的手也僵在半空。

    在他倍感失落的时候,沈家旺已经给闺女吃了颗定心丸,“只要能成功移植,你伯父们自然会把竹子照料好,他们伺候了半辈子庄稼,还能不会这个?”

    徐二舅也附和道,“姝娘只管放心,你伯父们种地很有一手,再说姥爷他们也会帮你们照料的。”

    沈丽姝就是气氛到了客气两句,得到多方保证,那就彻底高枕无忧了。

    木柴的小问题有了解决方案,沈家旺就要收拾收拾回去上班了,沈丽姝和小伙伴们也吃饱喝足,开始串菜了。

    即将走马上任的两位新员工立刻申请加入实习,沈丽姝他们也觉得这活儿有手就能干,没什么技术含量,就让徐二舅和沈四伯加入了。

    rou还要多腌制会儿,大家先串蔬菜。

    由于土豆、玉米、地瓜等几样烧烤扛把子在市面上还不多见,能烤制的蔬菜种类就很有限了,毕竟要烤起来好吃的同时还得要它们价格便宜,像是葫芦和茄子那种天价蔬菜,哪怕好吃到上天,他们也烤不起。

    各类鲜美的菌菇也以同样理由落选。

    最后能雀屏中选的蔬菜,就韭菜菘菜番瓜豆角等朴实无华的几样了,沈丽姝见种类太少,昨天突发奇想串了几把大蒜带去摊位上,竟然也被开放包容的京城百姓飞快结束了。

    于是今天他们又多了一个菜品,烤大蒜。

    沈丽姝还是觉得种类不够多,一直在想办法丰富他们的菜单,看到对面已经熟练上手、动作飞快的徐二舅,她突然灵光一闪,“二舅,姥爷是不是很会蒸馒头?”

    徐二舅头也不抬,“那可不,你姥爷蒸馒头的手艺那是十里八乡出了名。原先曾姥爷只是乡间的焗掌,也有些祖传的手艺,附近十里八村遇着红白喜事办要摆水席,都会请曾姥爷去,你姥爷也从小跟着帮厨,不到二十岁,名声就已经比曾姥爷还大了,因为尝过的人都觉得你姥爷蒸的馒头,比水席上那些鸡鸭鱼rou都不差,真真是百吃不腻。后来老东家也听说了姥爷的名声,正好他们家要盖酒楼,老东家亲自去请姥爷来酒楼做工。”

    这段故事沈丽姝和沈家兄弟们第一次听,徐虎徐力却是早已倒背如流,看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他们骄傲补充道:“爷爷一开始还不是掌勺师傅,后来他学会了大师傅的手艺,自己也成了大厨。”

    然后大厨这个职位就从传到了儿子,本来不出意外,还可以传孙子曾孙子,多来几代说不定就成了大厨世家呢。

    沈丽姝心想,徐姥爷年轻时也有一段精彩的奋斗史呢,可见小人物也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她很想让徐二舅他们八一八,但现在还要更重要的事情,只好把话题拉回馒头上,“那二舅回去能不能请姥爷帮我们蒸一些馒头带过来?其实烤馒头也很香,只是城里的白面馒头都卖好贵,要么便宜些的就舍不得放精面,又没有那个味,我觉得不划算,才没有说这个事。”

    而现在,反正徐二舅每天都要进城送货,送两样也是送,送三样也是送,是时候把烤馒头加入菜单了。

    徐二舅听得一愣一愣的,“馒头那么大一只,这要怎么烤得熟?”

    “馒头本来就是熟的嘛,只要把外便烤香烤酥脆就行了,当然也不会一整个串着烤,太夸张了,我估摸着切成鸡蛋大小并小指宽的薄片最合适,一个馒头可以串四五串烤馒头片,也不能卖得比rou贵,馒头也只能跟蔬菜一样,任意两串一文钱。可是城里正宗的白面馒头都得一文钱一个,成本太高,咱们自己没赚头,如果能请姥爷动手,至少能节省一半的成本,咱们还能用最精细的白面,再有姥爷的好手艺,说不定这烤馒头片还会是我们的招牌菜之一。”

    徐二舅被她说得开始吸口水,“你姥爷亲手蒸的馒头用来当rou一样烤,还洒那些香料,这得香吃什么样?”

    “二舅也觉得不错吧?那你帮我劝一劝姥爷,我们给他老人家开双倍工钱。”

    “姥爷不用劝,要是知道你们还用得着他的手艺,别说在家里蒸几笼馒头,就算亲自来城里做工,老爷子也绝无二话。”

    沈丽姝也觉得徐姥爷不太可能拒绝她的请求,再有徐二舅信誓旦旦的保证,她就放心把这事交给他了,顺便还提了个不成熟的小意见,“我不记得从哪里听说,揉面的时候放一些牛乳,蒸出来的馒头会格外香甜可口,可惜牛乳不常见。”

    烧烤店的奶香小馒头,yyds!

    姝娘这几个月走街串巷,堪称眼观八路耳听四方,哪怕是道听途说,从她嘴里说出来也充满了可信度,徐二舅直接跳过了怀疑环节,笑道:“这时节,正是母牛下小牛犊的时候,还是能寻到牛乳的,既然姝娘觉得馒头搁牛乳会更好吃,我回去就叫姥爷试试。”

    沈丽姝这下真喜出望外了,努力朝徐二舅眨着大眼睛卖萌,“二舅可千万别忘了,您记得告诉姥爷,若是怕坏事,一开始可以少放些牛乳,我就喜欢奶味儿,哪怕别人不爱吃,我自个儿也能把馒头都吃光。”

    白面馒头还是有钱人家里的主食呢,沈丽姝心底巴不得没人跟她抢,嘿嘿。

    见她这么上心,徐二舅哐哐拍胸脯保证,“我都记住了,不会忘的。”

    沈四伯也主动表态,“姝娘,四伯也帮你记着,就算你二舅忘了,我也会去找徐叔提醒此事的。”

    沈丽姝可太开心了。

    今儿简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干什么都顺利,圆满完成备菜工作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在家支起工具烤羊排,腌制入味的羊rou被炭火烤得滋滋冒油,孜然粉和孜然粒被油脂包裹浸润,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浓郁香味,香得大家抓着羊排啃得一丝羊rou都不剩后,一个个仍紧紧抓着骨头不放,把骨头细缝的每一丝残留味道也吸得干干净净。

    最后羊排骨上吸不出一点味道,大家才依依不舍的扔了骨头,又开始仔仔细细舔舐手指上的残留味道,整个一饿了八百年的难民相。

    吃过不少美食的沈丽姝,同样没抗住这顿普普通通烤羊排的威力,啃完骨头也在久久回味它的余韵。然后,作为事业心比谁都强的烧烤摊小老板,沈丽姝又开始琢磨着把羊rou串加入菜单的可能了。

    她把目光落到沈四伯身上,在对方茫然又无措的眼神中道明想法,却遭受到了沈四伯疯狂摇头拒绝,“养不了养不了,咱们这儿可没那么大的草地,周围都见不着几家养羊的,就算养了,也最多养个三五只。”

    沈丽姝有亿点点失望,但沈四伯这么笃定,她也不好勉强,就退而求其次,“那就养三五只,作为限定特色菜?”

    沈四伯不懂什么叫限定特色菜,但他知道姝娘妥协了,所以他也不好梗着脖子继续反对。

    毕竟姝娘也说了,买小羊崽的和草料的钱她都会出,同时还会给负责照料羊的人开工钱,他忍不住琢磨起来,三五只羊应该可以当牛一样放,姝娘给工钱,就可以让家里那群孩子们负责,想来也出不了什么事?

    这么想着,沈四伯才缓缓点头,“那就先养几只试试吧。”

    不等沈丽姝开始激动,他又提醒道,“不过现在没草料喂小羊,咱们又不像家里有羊的人家提前准备,要养也是开春后再抱来。”

    沈丽姝大失所望,不由问道:“那羊出栏要多久?”

    “听说比猪的时日短一些,但也短不了太多,总得喂养个小半年。”

    那就只能等到他们的烧烤店开了再上羊rou串了,好漫长啊。

    沈丽姝多少有点挫败感,但转念一想,有总比没有强,到时候把羊rou当噱头,隔段时间搞一场饥饿营销,那这波就不亏了。

    第43章

    沈四伯进城。

    徐二舅和沈四伯给沈丽姝打了小半天的工, 又吃到了脍炙人口、让他们尝过就忍不住念念不忘的绝美烤羊排,还定下了他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类容,这一天的经历可以说相当精彩和充实了。

    踏上回家的道路, 两人仍觉心满意足。

    就是太过充实了, 走出城门才惊觉太阳都已经落山,他们还从没这么晚回家过, 一路上加快脚步疾行, 抵达镇上时天已然黑透。

    幸好今日也是个大晴天,夜晚月朗星稀,即便没带火把或油灯, 在月光的指引下, 他们仍能看清回家的道路。

    但现在已然入冬, 往后再想碰上这么好的天气, 可就不容易喽, 为了避免在半道上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以后进城还得随身带上火折子, 徐二舅如此提醒自己。

    徐二舅在担心以后没火折子照明、可能回不了家的时候, 沈四伯也想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他看着徐老二,一板一眼问:“你还记得姝娘说过的,要往馒头里搁点牛乳那事吗?”

    “我外甥女千叮万嘱的, 我能记不住吗?”徐二舅在黑夜里翻了个白眼,然后不耐烦挥挥手,“都这么晚了, 你也快回去吧。”

    沈四伯也是觉得太晚了, 可能来不及去徐家走这一趟了, 因为他答应姝娘最好明儿就去城里帮忙, 自然是跟徐老二一块进城,顺便还能和徐老二轮流挑担子。

    一百五十斤猪rou,再帮孩子们带点菜,加起来怕有两百斤了,对他们做惯了农活的人不算很重,可是要赶上一两个时辰的路,这也不是多轻松的活儿。

    虽然徐老二跟孩子们打了包票,再重的rou菜他也挑得动,真觉得吃力了,还可以让驴子帮忙驮,可沈四伯他们这种老农,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好好珍惜爱护能帮他们大忙的牛和驴子,人人都把它们当宝贝,以至于对着别人家的驴子,沈四伯都忍不住心疼,他觉得老徐家的驴子能不用就不用,让人家好好在家吃草吧,明儿他帮徐老二一起挑担。

    这样一来,明儿一早他就得出发,那只能今晚就同爹娘和兄弟们商量他去城里干活的事了。

    时间紧急,沈四伯觉得这会儿回家,他们应该只是回了屋但还没睡着,再晚一些就未必了,尤其是爹娘年纪大睡得早,他总不能把睡得好好的老人从床上拽起来。

    急着回家的两人于是就此分别,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两家分别住在不同的方位,且沈家比徐家偏僻一些,因而徐二舅也比沈四伯早半刻钟到家,一推开院门,发现几乎全家人都没回房休息,而是就在院子里等他,两个小外甥更是跳得欢腾,“二舅二舅,爹娘和阿姊有没有让你给我们带话或者东西?”

    徐二舅:啊这……

    他们刚到的时候,三妹确实絮絮叨叨问了许多孩子们的事,妹夫回来后也关心问过孩子们有没有给他们两家添麻烦,得到孩子们都很懂事也用功的答案,话题便又转到摆摊上面了。

    但问候归问候,让带东西或者带话是真没必要,他们两家是孩子们的亲姥爷亲爷爷,只有争着抢着对他们好的份,万不会苛待了。

    何况孩子们到镇上连一个月都没有,当初带的一应物什很是齐全,再有一个来月就得回家过年,也委实没什么东西可带的。

    至于他们心心念念的阿姊,那可真是不巧,姝娘这大半天他们瞧着都忙得慌,说是轮休,可她从起床就几乎没歇过,要去钱庄换大笔银子,要买羊排回家又煮又腌又烤,还要花大半天功夫收拾处理晚上摆摊所需的食材,甚至吃饭那一两刻钟,姝娘仍在小嘴叭叭cao心着生意大事,一个人得把所有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得多辛苦?

    徐二舅觉得,他跟沈老四只是被安排的人,都觉得今儿办成了好多大事,心里满足得紧,发号施令的姝娘肯定比他们都累。

    别看她小小年纪,每天cao心的都是几贯十几贯的大生意,放在外头也是他们高攀不起的大老板哩!

    总之,徐二舅十分理解外甥女的不容易,每天忙得团团转的姝娘没功夫提及弟弟们,简直太情有可原。

    可他回家看着外甥们一脸眼巴巴的样子,又不忍心说出这个残忍的事实了,一时呆站在门口不知如何回答。

    夜幕已深,沈文殊和沈进殊没有仔细去打量黑暗中二舅尴尬的神色,也无暇注意这个,哥俩已经眼尖的注意到二舅手上拎着的东西十分眼熟,正是他们十分喜爱的秋香居糕点,两人无比欢喜又自然的上前接过东西,“这是阿姊特意给我们带的吗,有没有我们最喜欢的千层糕?”

    徐二舅总觉得松了口气,迫不及待点头:“对,这就是姝娘上午特意买的。”

    至于不仅他有,沈老四也带了一包糕点回家这种小事,就没必要特意提了,徐二舅欣慰看着外甥们欢天喜地拆糕点。

    秋香居的糕点和其他铺子一样,都是用油纸打包好,只不过他们家的绳结比较有特色,兄弟俩不但一眼就确定,拆起来也特别熟稔顺手,沈文殊都没能搭上手,二弟已经熟练的解开了绳结,他便也不同弟弟抢这份工作,转头好奇的问二舅,“阿姊怎么上午去买糕点,今儿不忙吗?”

    徐二舅简单解释了下他们的轮班制度,“不过也是顺路,姝娘说好巧我们在,就叫我们陪她去钱庄把铜钱全换成银子,正好路过秋香居,就进去买了些糕点。”

    一听到去钱庄换钱,埋头拆糕点的沈进殊立刻目光灼灼的看向二舅,“阿姊今天换了多少银子?”

    不仅是他双眼放光,在场所有人都是相同的眼神,这其中还有姝娘说的“小股东”徐林和徐鹭,饶是徐二舅觉得这种事不适合小孩子听,也还是笼统给了个回答:“几十贯吧。”

    就连徐姥爷听到这话都腾地站起身:“你没看错吧,才几天就赚了几十贯?”

    孩子们更是喜形于色,不禁在院子里欢呼雀跃起来,沈文殊和沈进殊还不忘支持二舅,“肯定没错,阿姊说了烧烤摊生意只会比糖炒栗子更好。”

    然后哥俩开始满院子发糕点作为庆祝。

    他俩虽然以为这些糕点是阿姊单独为自己带的,但受沈丽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态度影响,也渐渐养成了大度爱跟人分享的性子,所以兴奋过后就毫不犹豫发分美食,就连徐姥爷等长辈说自己不要,叫孩子们多吃些,哥俩也不让,坚持人人都要尝尝味道。

    徐二舅手上当然也被分了一块。

    看着哥俩你一块我一块,将最后两块糕点瓜分干净,腮帮子被食物塞得鼓鼓的,宛如林间偷吃的木老鼠,特别有趣,他看得十分喜爱,满以为这关就过去了,正要跟爹娘说一下姝娘每天五十文雇他专程进城送菜的好消息,却不想可爱的小外甥,前一秒才美滋滋吃着糕点,下一秒又“欲求不满”了,抬头直直望着他,“二舅,阿姊除了秋香居的糕点,就没有说别的吗,比如关心我们书读得好不好?”

    沈进殊忍不住怀疑,肯定是臭弟弟趁他们不在家,占据了阿姊的所有注意力,阿姊才没那么关注他们的。

    等回家过年,他就要说服阿姊和爹娘,把小弟也送到镇上一起读书,看臭弟弟还怎么缠着阿姊,哼!

    是的,比起远离父母寄居在外家求学的不适应,沈文殊和沈进殊明显更想念阿姊,因为从两年前沈徐氏临近产期,最小的沈进殊就被打包到哥哥jiejie的屋子,而沈文殊跟着大姐混的岁数,比二弟还小一些,在小家伙们心里,他们就是从小跟阿姊同吃同住、相依为命的。

    因此起初离开父母和熟悉的家,来到镇上姥爷家住,有阿姊陪着一起,他们没有半点不习惯,晚上睡觉还是跟阿姊一起睡,白天有这么多兄弟姐妹陪着他们玩,以及姥姥爷爷和爷爷奶奶都换着法子哄他们高兴,哥俩觉得乡下可比城里有趣多了,别说想家,他们简直是乐不思蜀!

    但是沈丽姝一回家,兄弟俩就觉得哪哪都不得劲了,后来连天天在姥爷院子里烧烤玩耍的堂哥表哥们,也抛下他们进城去了,乡下变得一点也不有趣,沈文殊和沈进殊不可避免开始想家了,尤其想念有阿姊在的地方,每天有好吃的好玩的,偶尔还能听阿姊讲故事,就算他们也要跟大家一样做做很事,不像在姥爷家,除了吃饭睡觉和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用他们cao心,兄弟俩也都更喜欢在家里的生活。

    可是,他们日思夜想的阿姊,回去这么久了居然都没信要给他们,这让沈进殊这个大冤种感到了一阵失望和委屈。

    徐二舅却不知道小外甥的满腹委屈,此时此刻,他只想摸一摸满头不存在的冷汗。

    说真的,他和媳妇养了三儿三女,女儿们不必提,小子们却是一个赛一个调皮捣蛋,常常让他们娘举着烧火棍满镇子追打,可是这几个上房揭瓦的熊孩子,捆一起也没有小外甥难缠,竟然让他这个当舅舅的,第一次有了焦头烂额的感觉。

    明明姝娘和大弟也都比寻常孩子聪明,可他们就没让他这么下不来台过。

    大概二弟再长大些懂事了,也会像他的哥哥jiejie一样伶俐吧,徐二舅如此安慰自己,也顺便做了下心理建设,就顶着小侄子委屈巴巴的小脸,勇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个也不能怪你们阿姊,事情一下子太多,二舅好像忘记告诉姝娘你们天天念叨着她的事了,她以为你们一切都好,加上生意也真的忙,才没有专门给你们带信的。”

    徐二舅是真彻底忘了这茬,才会被年仅五岁的的小外甥看得心虚不已。

    沈进殊果然很不好糊弄,还想打破砂锅,问问二舅究竟去城里忙了什么,连他们那么重要的事情都忘了,还好他哥颇为老成的开口了,“阿姊他们赚了那么多钱,肯定每天都很忙,就算二舅帮咱们带话了,阿姊也没功夫回太多,不如等你能写一页千字文的时候,叫二舅把你写的字带一张回家,顺便让二舅告诉阿姊,夫子最近夸你很有读书科举天赋的事,那阿姊肯定很高兴,不但要给你回信,说不定还有奖励呢。”

    徐二舅朝懂事体贴的大外甥送去了感激的目光,好样的大弟,就该这么管着你弟弟。

    他觉得这可能就是书里说的一物降一物,二弟平时不怎么折腾,但他这个小人精一旦做怪起来,他们这些大人长辈说什么都不好使,只有他才七岁的哥哥镇得住。

    所以每当这个时候,徐二舅就特别理解三妹和妹夫非要把孩子们送镇上读书的做法,这两小家伙在家肯定也让他们毫无办法,还得孩子们自己管自己,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