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9
,也没什么错,非要这样解释,是不是有点夸张?
不过,被知府殷大人,这么一解释,几个负责阅卷之人,虽然十分喜欢这篇文风飘逸华丽的文章,也不好硬要说,它就比刚才被殷大人看好的那篇文章要好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人,也如同殷大人这般解读,到时候,这篇文章,再被扣上个抹黑圣人形象的大帽子,那他们这些负责阅卷之人,也会跟着倒霉!
这也是历代科举考试中,会出现的风险,虽然因着是考试试卷,不至于获罪,可是名声毁了,仕途和人生可就都毁了,那可是生不如死的!
不过,虽然不再坚持,几人眼中的不甘之色,却还是很明显,做得这样花团锦簇,华丽飘逸的文章,不能夺魁,实在是让人不甘心!
说到文风,贺书渊在这方面,因着现代人的灵魂,也确实有些吃亏,他一个企业高管,行事风格一向是简炼精准,直击要害,平生最烦没用多余之物。
因此做文章时,下意识便会将行文风格往注重逻辑,有理有据,直击要害之处偏,即使已经多加注意了,要写出如时下文人所喜欢的那样,辞藻华丽,一堆废话的文章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不过,好在他的文章,文风虽然不够华丽飘逸,但是却大气扎实,立意高远,虽然不被时下的文人所喜欢,却更得在朝廷上,那些浸yin官场多年的主考官们的青睐。
说白了,就是被时下文人所推崇的文章,就像一只羽毛华丽的孔雀,在向人们展示着它漂亮的羽屏,让人见之惊艳,可惜,看久了,就会觉得,不过如此。
而贺书渊的文章,却如一只不动声色的卧狮,咋看之下,好似没什么,可是,待到仔细品味时,却能察觉出那丝雄伟疏阔之意,让人欲罢不能!
然而,此时,既然有了分歧,面对几个阅卷官眼中明显的不甘之色,行事一向求稳的殷志修,皱了皱眉道:“既然这两篇卷纸,在经义上不分伯仲,那就再看看他们两人的时策卷纸吧!”
他这么一说,便有下属之人,立刻将两人的时策卷纸,呈了上来。
殷志修顺手拿起,放在上面的程文奕的时策考卷,低头看了起来。
程文奕虽说年纪,只有十一岁,不过,确实不负他神童之名,对于时策,这个对大多数学子来说,都颇有些难度的策论,竟然也能写得头头是道。
看着考卷的殷志修,微微点头,面上露出一丝赞许之色,看得那几个阅卷官,心头一喜,眼中俱是露出喜悦之色。
片刻后,殷志修放下手中程文奕的考卷,又伸手拿起了贺书渊的时策卷纸,低头看了过去。
可是,仅仅只是看了两眼,他的呼吸便急促起来,拿着试卷的手,蓦地攥紧,甚至连指节处,都因为过于用力,而有些微微发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3983可爱扔的地雷,笔芯~
☆、第五十章
府试的时务策论,题目为“一州一府之制,何也?”
绝大部分考生的考卷,写的都是如何治理一州一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具体的建议。
就像刚才,殷志修刚刚看过的程文奕的考卷,也是同样如此,而且还不知天高地厚的,提出了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有利,其实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实行,或是压根就实行不了的政策。
虽然整篇文章,写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可是殷志修,不过就是随便看看,并不当真。
虽然也承认,他文章写得不错,可是,心中其实却有一丝淡淡的不爽。
不过是个不通世事,只会纸上谈兵的毛头小子,却一副“如果是我去治理这一州一府,一定会比现在强上许多”的模样,着实让他不喜。
可是,当他看到贺书渊的时务策论考卷时,却不由得呼吸急促起来,双手下意识紧紧地攥住了眼前的试卷。
因为,贺书渊用十分巧妙、隐晦的方式,道出了这几年来,殷志修自己,一直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盖一州一府,皆为王土,顾上行下效,因地制宜,方乃大善!
贺书渊这一破题,表面上看起来,溥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一点毛病都没有,但其实这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下面还有一句话是,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所以,其实原文这整段的意思,是在抱怨,既然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却为何,独独对做得最好的自己如此不公!
这句话,简直说到了殷志修的心坎里,让他一瞬间,有点失态,几乎把持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人明白自己的心情了!
殷志修勉强压抑住自己翻江倒海的心情,继续往下看去,他想看看,明白自己心情的贺书渊,对此,有何看法,又是否会有解自己困扰之策。
“盖一州一府,皆为王土,顾上行下效,因地制宜,方乃大善!”最开始看这句话时,殷志修还没太大的感觉,可是,越往下看,殷志修的心,就越惊!
因为,包括所有的人在内,就连出题的殷志修自己,也都是站在一州一府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的,可是,贺书渊却不是,他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无论任何一个州,或是一个府,都是国家的土地,因此,在治理之时,就不能脱离整个国家,独立的去谈论,也因此,要想治理好一个州府,就必须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全局考虑,紧跟中央朝廷的步伐,上行下效,同时根据州府的具体情况,将政策,因地制宜的进行推行。
文章后面,还结合具体的例子,进一步阐释了这个道理,并且,还开创性的提出了“国家战车”这一概念,将整个国家,形容成一辆正在作战中的战车,而每一个州府,则都是这辆战车上,各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每个部件,都跟随战车的步伐,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作用,整个战车,才能高效运转,战无不胜!
而每个部件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必须是刚刚好的,不能少一分,也同样不能多一分,否则,整辆战车的运转,便会出问题。
殷志修看完整篇文章后,怔愣地有些回不过神来,他一直以为,自己在知府这个位置上,做得很好,连年政绩考核都是优秀,不能升迁或是调任,都是因为自己不善巴结逢迎上司的缘故。
可是,此时,他却又隐隐有了不同的感悟。
为了将淮安府的政绩,做得更好看些,有时候,确实是要损害一些周边其他州府的利益,在此之前,殷
不过,被知府殷大人,这么一解释,几个负责阅卷之人,虽然十分喜欢这篇文风飘逸华丽的文章,也不好硬要说,它就比刚才被殷大人看好的那篇文章要好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人,也如同殷大人这般解读,到时候,这篇文章,再被扣上个抹黑圣人形象的大帽子,那他们这些负责阅卷之人,也会跟着倒霉!
这也是历代科举考试中,会出现的风险,虽然因着是考试试卷,不至于获罪,可是名声毁了,仕途和人生可就都毁了,那可是生不如死的!
不过,虽然不再坚持,几人眼中的不甘之色,却还是很明显,做得这样花团锦簇,华丽飘逸的文章,不能夺魁,实在是让人不甘心!
说到文风,贺书渊在这方面,因着现代人的灵魂,也确实有些吃亏,他一个企业高管,行事风格一向是简炼精准,直击要害,平生最烦没用多余之物。
因此做文章时,下意识便会将行文风格往注重逻辑,有理有据,直击要害之处偏,即使已经多加注意了,要写出如时下文人所喜欢的那样,辞藻华丽,一堆废话的文章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不过,好在他的文章,文风虽然不够华丽飘逸,但是却大气扎实,立意高远,虽然不被时下的文人所喜欢,却更得在朝廷上,那些浸yin官场多年的主考官们的青睐。
说白了,就是被时下文人所推崇的文章,就像一只羽毛华丽的孔雀,在向人们展示着它漂亮的羽屏,让人见之惊艳,可惜,看久了,就会觉得,不过如此。
而贺书渊的文章,却如一只不动声色的卧狮,咋看之下,好似没什么,可是,待到仔细品味时,却能察觉出那丝雄伟疏阔之意,让人欲罢不能!
然而,此时,既然有了分歧,面对几个阅卷官眼中明显的不甘之色,行事一向求稳的殷志修,皱了皱眉道:“既然这两篇卷纸,在经义上不分伯仲,那就再看看他们两人的时策卷纸吧!”
他这么一说,便有下属之人,立刻将两人的时策卷纸,呈了上来。
殷志修顺手拿起,放在上面的程文奕的时策考卷,低头看了起来。
程文奕虽说年纪,只有十一岁,不过,确实不负他神童之名,对于时策,这个对大多数学子来说,都颇有些难度的策论,竟然也能写得头头是道。
看着考卷的殷志修,微微点头,面上露出一丝赞许之色,看得那几个阅卷官,心头一喜,眼中俱是露出喜悦之色。
片刻后,殷志修放下手中程文奕的考卷,又伸手拿起了贺书渊的时策卷纸,低头看了过去。
可是,仅仅只是看了两眼,他的呼吸便急促起来,拿着试卷的手,蓦地攥紧,甚至连指节处,都因为过于用力,而有些微微发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3983可爱扔的地雷,笔芯~
☆、第五十章
府试的时务策论,题目为“一州一府之制,何也?”
绝大部分考生的考卷,写的都是如何治理一州一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具体的建议。
就像刚才,殷志修刚刚看过的程文奕的考卷,也是同样如此,而且还不知天高地厚的,提出了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有利,其实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实行,或是压根就实行不了的政策。
虽然整篇文章,写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可是殷志修,不过就是随便看看,并不当真。
虽然也承认,他文章写得不错,可是,心中其实却有一丝淡淡的不爽。
不过是个不通世事,只会纸上谈兵的毛头小子,却一副“如果是我去治理这一州一府,一定会比现在强上许多”的模样,着实让他不喜。
可是,当他看到贺书渊的时务策论考卷时,却不由得呼吸急促起来,双手下意识紧紧地攥住了眼前的试卷。
因为,贺书渊用十分巧妙、隐晦的方式,道出了这几年来,殷志修自己,一直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盖一州一府,皆为王土,顾上行下效,因地制宜,方乃大善!
贺书渊这一破题,表面上看起来,溥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一点毛病都没有,但其实这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下面还有一句话是,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所以,其实原文这整段的意思,是在抱怨,既然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却为何,独独对做得最好的自己如此不公!
这句话,简直说到了殷志修的心坎里,让他一瞬间,有点失态,几乎把持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人明白自己的心情了!
殷志修勉强压抑住自己翻江倒海的心情,继续往下看去,他想看看,明白自己心情的贺书渊,对此,有何看法,又是否会有解自己困扰之策。
“盖一州一府,皆为王土,顾上行下效,因地制宜,方乃大善!”最开始看这句话时,殷志修还没太大的感觉,可是,越往下看,殷志修的心,就越惊!
因为,包括所有的人在内,就连出题的殷志修自己,也都是站在一州一府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的,可是,贺书渊却不是,他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无论任何一个州,或是一个府,都是国家的土地,因此,在治理之时,就不能脱离整个国家,独立的去谈论,也因此,要想治理好一个州府,就必须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全局考虑,紧跟中央朝廷的步伐,上行下效,同时根据州府的具体情况,将政策,因地制宜的进行推行。
文章后面,还结合具体的例子,进一步阐释了这个道理,并且,还开创性的提出了“国家战车”这一概念,将整个国家,形容成一辆正在作战中的战车,而每一个州府,则都是这辆战车上,各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每个部件,都跟随战车的步伐,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作用,整个战车,才能高效运转,战无不胜!
而每个部件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必须是刚刚好的,不能少一分,也同样不能多一分,否则,整辆战车的运转,便会出问题。
殷志修看完整篇文章后,怔愣地有些回不过神来,他一直以为,自己在知府这个位置上,做得很好,连年政绩考核都是优秀,不能升迁或是调任,都是因为自己不善巴结逢迎上司的缘故。
可是,此时,他却又隐隐有了不同的感悟。
为了将淮安府的政绩,做得更好看些,有时候,确实是要损害一些周边其他州府的利益,在此之前,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