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H - 耽美小说 -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62

分卷阅读462

    来,幽怨地趴在自己的床上远远看着还在聊天的爹妈。吕不韦和吕夫人二人有意识地降低了音调,在碎碎细语之中,小孩儿幽怨地看着看着,就呼噜噜又睡着了。



    吕不韦见儿子趴着的姿势看着实在难过,还过去给儿子调整了下姿势。最后看着儿子没心没肺的模样还是忍不住捏了下肥嘟嘟的双下巴,又挠了把儿子的脚底心,睡梦中受到sao扰的吕小安唰唰蹬了两下脚爪子,试图踢他。



    吕不韦躲得及时吕安没能踢到,但是小胖子也不计较,他将胖脚丫挪了挪就毫不在意继续睡了。



    吕不韦忍了忍,没忍住又在儿子肥嘟嘟的脚丫上挠了一把。



    吕夫人看着丈夫和儿子的互动,眉目间一片温软,她任由丈夫欺负自家没心没肺的儿子,只是在儿子即将被丈夫sao扰醒来之前及时制止了幼稚的丈夫。



    要是真把安儿从睡梦里头吵醒,她一定不会去哄儿子睡觉的。



    关于哄儿子睡觉这事,吕不韦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讪讪地回到了床榻之上,表示关于儿子的事他一定听媳妇的。



    翌日,吕不韦推掉了诸多事务,和媳妇二人齐齐携礼上门替儿子拜师了。在游学之中回到故乡暂且歇息的荀卿听闻夫妇二人的来意后有些意外,在听闻对方的孩子才六岁却是摇头了,哪怕吕不韦说自己会派人照顾孩子也不同意。



    “卿才学尚且不足,远不至于可开门收徒的份上。”荀卿对这一双伉俪道,“况在下游学未止,不知何时便要离开,令郎年岁太小,着实不便。”



    这个时代的学者很少在年轻时候开门收徒,荀卿亦然,学者们年轻时候学成出山多半都是奔着治国之路去的,只有到最后仕途不顺亦或者思想推销不出去才会寻一地停驻专心研究学问,并且试图寻找能够将自己思想传承下去之人。



    荀卿现在还在周游列国试图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自然还没有到停下脚步的时候。最多也就是走到哪儿便开个班教教学生,收个束脩,起教化之德外也算是在当地体会一下民情顺便找找有没有可以切磋的同道之人。



    这个只能叫授课,并未经过专门的拜师礼,来去随意,彼此之间有一份情谊在,但缘分清浅。



    荀卿本人没有收徒,但是收了几个学生在。



    学生学生,便是学习生存之法者,其地位和徒弟是不一样的。



    这些人中有想要跟随荀卿学习的是“谋生”的本事者,也有冲着拜他为师的。



    前者便不必多言,大家共行一路,然而到底不是志同道合,随时有可能分道扬镳。后者则不然,师生如父子,若是正正经经行过拜师收徒之礼,双方的未来和过去都会被绑在一起,自此荣损与共。



    因此先生在收徒之前必定会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而一旦收徒,便是倾囊相教。



    而显然,这对夫妻瞅准的就是第二者,而荀卿自觉他连自己下一步都不清楚要如何走,怎可轻易收下这才六岁的小儿做学生?小儿体弱,难道还能跟着他一路继续游学?



    赵国虽是他祖籍所在,但他也无法确定自己会停留到几时。若是寻常学生也罢,彼此互相切磋琢磨思想,有缘相聚好聚好散。但吕家小郎实在太小,需要的是一个较为稳定的蒙师,他这样的不适合,要是教了一半就把孩子撇下,很容易会把孩子教歪的。



    然而孩子的父亲却几乎都不带犹豫地回道:“先生莫要担心,吾儿聪慧,日常生活亦可以自理,且先生若有一日离开赵国,吕某自也当替我儿尽一份弟子敬意。”简单的说就是到时候一定派人跟随,伺候得荀卿舒舒服服的。



    以吕家的财富当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么直白说出来的人却是少数,荀卿几乎有些哭笑不得了。但他最后还是拗不过疯狂推销的吕不韦,终是答应见吕安一面。



    作者有话要说:



    吕夫人:这个少年人我很满意!



    =====



    来来来作者君给你们解释一下学生和学徒弟子徒弟的区别。



    给你们一个写小作文的素材。(以上内容不保证正确,谨慎)



    学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生存技能。这个是在学习的最底层,(当然也有谦虚的自称)



    如果对应到现代,那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习的是最基础的生存技能,譬如认字、懂的一些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的大概知识,对大部分事情有个印象。



    所以很多小朋友会觉得为什么进入高中之后物理化学生物这种小可爱瞬间变成大魔王啦!



    因为高中的知识不是供给你生存下去这么简单的立意了。



    当你进入高中之后,你就需要对于你的未来有个大概认知,最起码你要明白自己到底对哪方面感兴趣,哪方面又是完全不擅长。



    譬如文理分科、艺术生等等情况就开始出现了。



    而到了大学之后,你们会更加专精一个方面,但是还是要学习许多杂七杂八看起来没啥用处的专业,但这些都是给你读硕博时候打的基础。



    一旦进入硕博阶段之后,你看到的东西更是专精一个方面。



    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从面到点的过程。



    古代时候也一样。



    举个儒家的例子。



    你们以为儒家就是那么点东西吗?错啦!



    儒家分为很多科目。



    你们所知道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其实是五门,入门时候大家都要学习一遍,认字、明理,这时候就是学生。从儒家学习如何生存,啥意思呢。



    早期是认字,保证你以后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技能,哪怕给人写写信谢谢对联起码也饿不死啦!



    到了后来那就是科考做官。



    中国古代没有一门学问是将做官当做你的最终目的,做官只是生存的一种方式。



    然后呢,你们看科举文的时候一定会看到当中有分科,譬如什么科,什么科,这就是开始像我们文理分科一样分开了。



    可能有宝宝问儒生不是都学过吗?



    那大概就是初中化学式和高中化学的区别。



    初中分子式是多么简单啊,背不出凑也能凑出来,作者君初中从来不背分子式,每逢考试都是直接凑的,高中分子式那鬼画符(喂!!!!)就不行了……加上数学大魔王在,所以我就去学文科了(喂???)



    举个例子,你入门的时候看他丫就是史书啊,没错啊,从小就是这么背的,不就是传承吗?



    但是旁友们,你们知道汉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当做法律大百科看吗?就连高度法制的秦朝很多法律条文也参考了,在法律知识相当全面发达的宋朝遇到疑难问题时候也会把翻出来从中寻找知识点。



    是的,有一种书